海葬,是将骨灰撒入大海的一种独特的葬法。它打破了传统的“入土为安”观念,让人们从自然中来,再回到自然中去。是将骨灰放进由陶土及海洋泥土烧制而成的可降解罐子里,顺着绳子沉到海底。可降解罐会在24小时内溶解,这样的方式不会污染海洋环境。
在总量上,海葬只是占据了一小部分。大多数的人们还是选择了墓葬。然而,“入土为安”的观念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与深化。在这个过程中,不一定只有葬“入土”才能达到“为安”的目的。
三十年来,以开展海葬为起点,不断推进节地生态葬、陆地自然葬、禁止焚烧丧葬祭奠物品等绿色殡葬,截至10月25日,陆地自然葬921位,永久性节约土地140亩,不保留骨灰生态葬累计减免1400余万元。青岛市民沙颖平带着女儿追思三位亲人:奶奶、父亲和母亲。“我父亲1953年从上海来到青岛进入海洋研究所工作,全国的海岸线从北到
海葬是将骨灰撒入大海的一种葬法。骨灰撒海,冲破了传统的"入土为安"观念。人从自然中来,又回到自然中去。海葬是继墓葬以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,是人类思想的一大飞跃,是社会文明的一大标志。海葬有利于节约土地、发展经济,有利于移风易俗,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。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这方面起了很好的带头作
随着参加海葬的百姓越来越多,大规模集体海葬开展形式相对单一,已经满足不了不同层次群众的多样化、个性化、差别化需求。2016年,青岛市对海葬进行全面改革,将每年春秋两次的大规模集体集中海葬变为春秋两季的常态化、小规模、多样化的海葬形式,供群众自主选择。在海葬服务类型上,为不同层次的人群设置了高档集体海葬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