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疆海葬、骨灰海撒 — 公众信息咨询平台让生命在海洋中延续,让两个世界的亲人都满意。我们一直在努力!
新疆海葬咨询热线:400-960-1510
当前位置:首页>>行业新闻

老船长“摆渡”海葬26年:人生有终点,思念没有

时间:2023-10-06 15:22:37 来源:本站 点击:6409 分类:行业新闻

5 月 22 日,一位 85 岁老人在家属的陪同下,从北京来到大连,与老伴进行一场特别的告别:尊重老伴遗愿,将他的骨灰融于大海,让灵魂与大海相伴。老人没有哭,还为老伴翩翩起舞,她说,她 10 岁进部队文工团,与老伴相识 71 年,夫妻伉俪情深,都曾是文艺骨干,那些都是丈夫的希望和遗愿,她都做到了。帮老人完成仪式的就是 65 岁的大连老船长陈琦,他,服务海葬已 26 年。

在习惯入土为安的中国传统背景下,海葬摆渡人的生活是怎样的?他们如何面对别人的另眼相看?又是如何坚持下来的?

艰难开启的路 驾驶思念的船

至今已摆渡 26 年

船长陈琦,65 岁,大连人,海边生,海边长。上世纪 80 年代初,他做旅游观光,收入还不错。

做海葬,不是他的初衷。习惯"入土为安"的中国人,接受"随波逐流"的海葬方式,还真得有个过程。上世纪 90 年代,经过媒体宣传,推出各种优惠便利,好不容易有了一些接受海葬的家属,却没有船长愿意接单。起初陈琦也不想接,怕影响旅游生意,但为了帮朋友的忙,他答应出海做一次试试。谁知这一试就试了 26 年。"第一次为海葬出船是帮朋友一个忙,后来游客都不愿意坐我的船了。"陈琦说。

在这之后,只要有旅客上陈琦的船,就会有人说:这艘船可是被死神光顾过的,你现在还坐吗?诸如此类的事情变多之后,即使陈琦选择降价也依然无法打破游客越来越少的僵局。从那之后,他成了专职海葬船长。

但这条路却并不好走,甚至十分艰难。最初,选择海葬的一年仅有一两例。因为陈琦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海葬,也不了解,所以第一次为海葬摆渡的经历不堪回首——当陌生人拿着亲人的骨灰盒来到船上,陈琦迎接之后就再也没有其他仪式。没有音乐和鲜花的铺垫,更没有告别仪式,只有单调无聊的撒骨灰场面。因为有风,这些骨灰还撒到了在场人的脸和身上。种种不专业的行为惹怒了这些家属,他们甚至还和陈琦打了一架,最终双方不欢而散。

因为这次不好的体验,让陈琦刚建立起来的决心开始动摇,他想要不还是做以前的行当吧。在了解到他的困难后,他的朋友主动向他透露,国家现在大力提倡海葬,大连就是试点城市之一,他建议陈琦不如先试试。

当时的陈琦是不愿意接受的,然而 2012 年大连深入殡葬改革,政府对集体海葬有了新的补贴政策,这改变了陈琦的想法。于是,陈琦在朋友的劝告之下开始了海葬事业,但他还是没敢告诉妻子,只是每天早出晚归地忙碌着。

在政府和政策的帮助下,慢慢地,陈琦的殉葬船成为全国最大的海葬组织之一,选择海葬服务的也从十几例到几百例。

思念之船觅得"避风港" 有了专用的码头

每年送别约 8000 人

当海葬的行情好了些,麻烦又来了——当时的港口距离公园太近,经常接到投诉,指责海葬船"晦气",陈琦不得不给船另寻一处泊位,可类似的故事又在不断上演。就这样,辗转腾挪,陈琦连续换了 7 个船舶停靠点。

2017 年前后,在辽宁省民政厅、大连海事局和大连港的帮助下,终于在大连港一处码头,为海葬的思念之船觅得了"避风港",这也是全国目前仅有的专为海葬设置的码头。

正在事业发展时,某房地产开发商又找到了陈琦,意思是陈琦这份工作,影响了当地房屋销售。双方曾因此对簿公堂。最终结果是,陈琦在 2012 年之前就已经办理好相关手续,房地产开发没有早过这个时间,因此没有理由阻碍陈琦的发展。

此事让陈琦深思,白花花的海葬船确实会影响周围人的心情。于是,他对海葬船的船体进行重新装饰。他把所有的白花换成各种品种的花,还在已有的黑白纪念条幅的基础上,加了一层城市文明建设的条幅。不得不说这一做法确实有效,陈琦传达的善意被周围的人接收到,他们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说出不好听的话。

逐渐地,在陈琦影响下,妻子也接受了他的工作,并且还开始主持告别仪式。她的善良和细心,也给逝去亲人的家属们带来了一丝心灵上的慰藉。后来,陈琦的儿子也选择帮助父亲。一家三口再加上其他工作人员,陈琦的殡葬团队愈发成熟。现在,陈琦每年举行 400 多场海葬仪式,送别约 8000 人。

每日与告别相伴也曾踌躇迷茫

但坚定在做有意义的事

经历过磕磕绊绊的陈琦,在听到那些亲属讲述逝者的故事时,心底依旧会不自主地为之动容,总会忍不住和家属一起流泪。

有些亲属是白发人送黑发人,逝去的人因为天生疾病的关系最终没能熬过成年;还有的逝者是因交通事故等发生了一系列悲剧。面对失去亲人的陌生人,陈琦不断在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。"选择海葬的大致有三类:第一类是因为情怀,第二类是因为经济原因,第三类是因意外丧失生命的人。"陈琦说,他了解到,很多地方的习俗是年轻人如果死在老人前面,则不能进入家族墓地。或许很少有人有过陈琦这样的经历,他说,他像一位"摆渡人",将亡魂渡过彼岸,也看尽人间疾苦。

但谁又知道,内心强大如陈琦,也需要同理心,更需要一颗坚强的心才能抵御外界的流言蜚语。陈琦常常见到来自周围人嫌弃的表情,这些人会不自觉地与他拉开距离。

每日与告别和离别相伴,陈琦也曾踌躇迷茫,直到一位逝者家属真诚地感谢:感谢您帮助我们的父母完美地走完人生之路,这个恩情是无法报答的,请接受我们真诚的谢意 …… 那一刻,陈琦终于想通了:"我觉得他们既然来到我的船上,对我而言就不是陌生人了。我在做一件挺有意义的事情。"陈琦这样解释。见惯了这些悲欢离合、形形色色的离世原因,让陈琦一家对生命抱有更大的尊重,也对自己的事业有了新的定义。

陈琦不希望自己的工作是冷冰冰的,死亡已经是件很让人难受的事,如果再不给予那些人一点温暖的话,这条船该多冰冷。所以他希望自己能够提供的是一种有温度的服务,这种温度是对死者的尊重,也是对亲属的怜悯。这份工作不仅仅是养家糊口,更是为死者送上最美好的祝福,以及最后的陪伴。

不仅仅是一次送别

人生有终点 思念没有

骨灰被缓缓倒入莲花形状的降解罐中,船驶向了定点投放海域 …… 现在,海葬的一系列流程都完善了,每次出航,陈琦的船只满载着送别人的思念,驶入那条再熟悉不过的航线。

陈琦的事业渐渐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尊重和鼓励。每年清明节,有的家属会专门赶过来,到撒骨灰的海面上撒点鲜花,和逝去的亲属说说话。每到清明节、中元节等节日,请陈琦投放祭品的电话有几百个,他们将形态各异的祭品从四面八方寄到陈琦这里。

现在的陈琦,不仅做起海葬,不得已还做起了祭祀:"不仅仅是一次送别,人生可能有终点,但思念没有。"

陈琦会在清明节等祭祀的当天,带着一整船的祭品,按顺序投放入海。投放前陈琦会念出逝者的名字,再说"你的亲人朋友给你送东西来啦"。每投放一个物品,就录一段视频发给家属,证明物品确已送到。

"陈琦直言不讳地说,我们无法掌握生命的长度,但是我们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,让生活、让生命更有意义。




本文链接:https://haizangzhongxin.com/xinjiang/anli/35.html
免责声明:本文系转自互联网,旨在传播海葬文化,促进文明丧葬新风尚,不代海葬服务中心的观点和立场。如有指正,请联系邮箱:haizangzhongxin@163.com